汉献帝——刘协(公元181~234年)东汉王朝最后一个天子。汉灵帝的儿子,公元189~220年在位。他是雄师阀董卓夺取首都长安后立的天子。
董卓败亡后,又被曹操派兵接到许都为帝。范晔评道:“献生不辰,身播国屯。终我四百,永作虞宾。
”言献帝生不逢时,身既播迁,国又屯难。虞宾谓舜以尧子丹朱为宾,唐李贤比喻献帝为曹氏王朝之来宾。
其实汉献帝原来是董卓的傀儡天子,被曹操接到许都以后,又酿成了曹操的傀儡天子,在自由水平上连来宾都不如。曹操常用汉献帝的名义以中央代表身分向全国发号施令,不停扩充自己的势力规模,这就是史书中说的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汉献帝曾在外戚气力资助下,企图反曹夺权,均遭失败。
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逼他以禅让方式退位,由曹丕代汉为帝,他被封为山阳公。伏皇后——伏寿(?~公元214年)伏皇后,名寿,汉献帝皇后,汉侍中伏完之女。她对曹操擅权不满,与其父谋害废曹。
其父终不敢发,父死后,谋害泄露,曹操闻讯震怒,派兵入宫把她从藏壁中拖出。她散发跣行,呼唤汉献帝救命。汉献帝伤心地说:“我亦不知命在何时!”后即被曹操下暴室正法。
所生二皇子亦被鸩杀。兄弟宗族死者百余人。蔡邕(公元133~192年)东汉末年名士,字伯喈,陈留圉人,上通天文,下明经史,又精音律,擅辞赋,极富文学才气。
汉灵帝时任议郎,上书天子论朝政得失,冒犯阉人,被流放后又亡命江湖十二年。雄师阀董卓入长安,杀阉人,破格重用他,官侍御史,封左中郎将、高阳乡侯。世称“蔡中郎”。董卓败亡后,为司徒王允妄杀。
著作有《蔡中郎集》。蔡文姬——蔡琰(生卒年不详)三国时期女诗人,名琰,东汉名士蔡邕之女。博学有才,妙于音律。东汉末年战乱时,为胡骑所掠。
后为匈奴左贤王妃,滞留胡中十二年,生有子女。曹操念蔡邕旧谊,遣使者以重金从匈奴赎回,再醮屯田都尉董祀。在匈奴时,曾作琴曲《胡笳十八拍》,叙自己悲凉身世和人民的磨难,流传至今。
她的《悲愤诗》写自己的遭遇和归汉时的母子离别之苦,文学价值很高。现代诗人郭沫若曾有话剧《蔡文姬》,公演后,惊动一时。吕布(?~公元199年)字奉先,东汉末年继董卓而起的另一个雄师阀,五原九原人。
他雄武有力,常骑赤兔马、执方天戟,弓箭功夫十分了得。他曾以千余步骑,抗衡袁术三万精兵,临场,辕门射战,一箭而却强敌,被人称为“飞将”。
他原系董卓爱将,后与司徒王允同谋铲除了董卓,被朝廷提升为奋威将军,封温侯。不久,率部占领徐州,称霸一方。
公元199年在与曹操争夺势力规模的战争中,兵败被杀。《三国志》作者陈寿评论他“有虓虎之勇,而无英奇之略”。
貂蝉(生卒年不详)《三国演义》中说,汉司徒王允为铲除夺取朝廷大权的董卓,乃巧施“连环计”,让漂亮的婢女貂蝉周旋于董卓及其爱将吕布之间,努力挑拨离间,终于使用吕布杀了董卓。而史书中却没有貂蝉此人的纪录,所以人们认为貂蝉只是文学传说,历史上并无其人。但翻检《三国志》,书中有吕布与董卓侍婢私通的纪录,鲁迅在《小说旧闻钞》里提到,有本佚书《汉书通志》中亦有“曹操未得志,先诱董卓,进刁蝉以惑其君”的说法,有人认为这里说的侍婢和刁蝉即貂蝉,所以亦有人认为貂蝉确有其人。
清代学者梁章钜亦认为史有貂蝉其人。民间传说中多以为貂蝉确有其人,并把她与西施、王昭君、杨贵妃同列为中国四大尤物。陈宫(?~公元199年)《三国演义》和京剧《捉放曹》中都说陈宫是东汉末中牟县令,曾捉住企图行刺董卓的逃犯曹操,后又被曹操为国除奸的精神所感动,与曹操一起逃亡。
但史书纪录陈宫原来就是曹操的将领,在曹操率军出征时,为曹操镇守后方,后背弃曹操投靠吕布。《捉放曹》所云实无其事。《三国志》注引《典略》有载:“陈宫字公台,东郡人也,朴直烈壮,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。
及天下乱,始随太祖,后自疑,乃从吕布,为布划策,布每从其计。”公元198年吕布与曹操争雄,后兵败,陈宫与吕布均遭擒被杀。
吕伯奢(生卒年不详)曹操故友。《三国演义》中说,曹操行刺董卓未遂,亡命而逃。在逃亡途中暂息老友吕伯奢家。
吕伯奢为招待他出外买酒,家人杀猪办席。曹操听到磨刀声,怀疑吕氏要害他,错杀了吕氏全家。此事在《三国志》正文中并无纪录,但在裴松之《三国志》注所引《魏书》、《世语》和《杂记》中有纪录,只是情节有所差别。
《魏书》说,曹操过吕伯奢家时,吕不在,“其子与来宾共劫太祖(曹操),取马及物,太祖手双击杀数人”。《世语》说,“太祖(曹操)过伯奢,伯奢出行,五子俱在,备宾主礼。太祖疑其图己,手剑夜杀八人而去。
”《杂记》说,曹操过吕伯奢家,“闻其食器声,以为图己,遂夜杀之,既而凄怆曰: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。遂行”。据此,曹操在逃亡途中错杀吕伯奢家人的事确实有,他也确曾说过“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”的话,但未杀吕伯奢。
董卓(?~公元192年)身世凉州豪强。东汉末,驻军陇西,以战功,提升破虏将军。公元189年乘首都内乱?率兵进入洛阳,执掌了中央大权。
他依仗军队气力,在朝廷中专断独行。废少帝杀太后,另立献帝,自任太尉、相国,以天子为傀儡。
更纵容所部对首都和近郊人民掳掠淫杀,弄得怨声载道。人民痛恨他,编歌谣“千里草,青,十日卜,犹不生”咒骂他。
厥后关东各州起义兵讨伐他,他乃焚烧洛阳,大掠黎民,劫天子迁都长安。公元192年,司徒王允争取其爱将吕布在未央将他刺杀。人民在他肥胖的肚脐上点灯烧了好几天。
董卓死前,因畏惧反抗,乃在长安近郊郿坞修建大碉堡,内藏粮食、财宝、军械,企图以此自保。但大碉堡也未能挽救他死亡的运气。袁绍(?~公元202年)字本初,汝南汝阳人。
身世于“四世三公”的官宦大家,初讼事隶校尉。在阉人擅权杀害朝廷重臣何进时,他领兵大杀阉人。董卓篡权后,要争取他,他不剖析,“横刀长揖”而去。他联络关东各州起义兵讨伐董卓,被推为义军牛耳。
后盘据中原地域冀、青、幽、并四州,成为东汉后期北方最大的地方盘据势力。公元200年为争夺更大的统治权力,与曹操在官渡决战,因战略决议和军事指挥失误而遭失败,不久病亡。
田丰(?~公元201年)字元皓,巨鹿人。东汉末雄师阀袁绍的谋士。
他天资智慧,博览群书,权略多奇。年轻时在朝中任侍御史,因阉人擅权,弃官归家。
袁绍起兵反董卓时,卑辞厚币聘请他,任之为别驾(相当于今日之副官)。厥后资助袁绍出谋划策,战胜公孙瓒,取得幽州。
公元200年曹操东征刘备,他曾建议袁绍立刻兴兵袭击曹操后路,袁绍以小儿染病为由推托。田丰以杖击地,痛失良机。
后袁绍又要兵出官渡,与曹操决战,田丰说决战时机不到,应作持久战计划。袁绍不听,田丰一再坚持,袁绍认为他动摇军心,一怒之下,将他羁系。
袁绍官渡战败,有人对田丰说,“君必见重”。田丰说:“若军有利,吾必全,今军败,吾其死矣。
”(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绍传》)果真,袁绍兵败后畏惧田丰讥笑他,急遽叫人把田丰杀了。沮授(?~公元201年)广平人。少有雄心,任冀州别驾,历二县令。
后归袁绍,为从事。他和田丰都是其时袁绍方面的最高级人才,在智谋上比之于三国时期的大人才诸葛亮、鲁肃辈,略不逊色。
袁绍起兵之初,他为之分析天下局势、制订战略计划,其远见卓识,可比之于著名的“隆中对”。官渡之战前,袁绍要挥师南下与曹操逐鹿中原,沮授审时度势,建议与曹操打持久战,但袁绍不听。官渡之战中,他又建议袁绍出重兵扼守乌巢粮队,袁绍仍不听,终致造成官渡决战之失败。官渡之战后,沮授为曹兵所擒,曹操厚遇之,但他不愿背袁降曹,终于被杀。
东晋史家孙盛评曰:“观田丰、沮授之谋,虽(张)良、(陈)平何以过之?……君用忠良,则伯王之业隆,臣奉闇后,则覆亡之祸至。生死荣辱,常必由兹。”(《三国志魏书袁绍传》裴注引)颜良(?~公元200年)袁绍所部河北名将,骁勇但少智谋。
官渡之战前受袁绍派遣,率军围攻曹军刘延部于白马。曹操派上将张辽和降将关羽急赴白马救援,张、关与颜良大战,关羽刀重、马快,勇冠三军,在万军丛中一战而斩颜良,袁军大北,白马之困遂解。
关羽也因此立功,被封汉寿亭侯。文丑(?~公元200年)袁绍所部上将,与颜良齐名。官渡之战时,为袁军先锋,在延津渡河与曹军上将徐晃作战,大北,被斩。
《三国演义》中说,关羽在官渡战中斩颜良,诛文丑。事实上,颜良是为关羽所斩,但文丑却非关羽所诛。袁术(?~公元199年)字公路,汝南汝阳人。东汉末盘踞江淮地域的雄师阀。
身世于“四世三的袁氏大家族,袁绍的从弟。初官虎贲中郎将。董卓专权时,据南阳反董,派先锋孙坚连挫董卓雄师。
后因搜括民众丧失人心,又受曹操、袁绍夹击,退至汝南。公元197年在寿春自立为天子。
称帝后淫奢残暴,烧杀抢掠,把个富庶之乡弄得残缺不堪,各地巨细军阀没一小我私家认可他,反而指责他为乱臣贼子,今后陷入伶仃。在这种情况下,仍倒行逆施,继续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,后宫数百玉人,“皆服绮縠,余粮肉,而土卒冻馁,江淮间空尽,人民相食”(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术传》)。不久,他的王朝即在曹操军队的攻击下,土崩瓦解。
他想去投靠下属,被拒绝,后在逃中发病而死。总计从他称帝到死亡,不外两年时间。公孙瓒(?~公元199年)字伯珪,辽西令支人。初为郡国门下书佐,后任辽东属国长史。
曾在巡边时率数十骑打败鲜卑数百骑,被升职为涿县令。黄巾起义后,因大破黄巾有功,据幽州。后与北方雄师阀袁绍连年作战,公元199年兵败自杀,幽州亦为袁绍吞并。
公孙瓒懂经义、有姿仪,能团结人,与刘备交好,曾表举刘备为别部司马,平原相,刘备的上将赵云也曾是他部下。张绣(?~公元207年)武威祖厉人。董卓上将张济侄。
张济死后,继领张济军众。骁勇善战,以战功迁建忠将军。据宛城后归降曹操。
后因曹操私纳张济妻,双方树怨,乃起兵袭击曹操,曹操匆匆应战,无法克敌,只好狼狈逃命。此次战役,曹军损失很大,上将典韦阵亡,曹操两个儿子亦在战斗中丧生。曹操重整旗鼓后,派兵再攻张绣,打了一年多,也没能把张绣攻陷。曹操与袁绍官渡对垒、处境艰难时,张绣又听从谋士贾诩计,率众再降曹操。
曹操大喜,二人捐弃前嫌,结为后代亲家。官渡之战中,张绣力战有功,再迁破虏将军,封侯,食邑特多,达二千户。公元207年再从曹操征乌桓,因曹丕诉苦他在宛城战中杀其兄弟,心不自安,忧郁而死。陶谦(公元132~194年)字恭祖,丹阳人。
文人身世。黄巾起义前曾任幽州刺史,后以击破黄巾有功出任徐州牧,封溧阳侯。在董卓当权时,曹操之父因遁迹瑯琊,过泰山时被人杀害。
曹操归罪陶谦,于公元193年,发兵攻打徐州,下十余县,屠城,杀人万余。刘备等曾发兵救援徐州。次年陶谦病笃,向别驾糜竺说:“非刘备不能安此州。
”谦死,糜竺等率州人迎刘备,刘备遂领徐州。但不久徐州即为军阀吕布占据。《三国演文》据此演绎了陶谦向刘备让徐州的故事。
孔融(公元153~208年)字文举,东汉末名士,鲁国人。儿童时即有“七岁让梨”之美誉。因曾任北海相,人称孔北海。
任内逐日与人饮酒、赋诗,对饥荒与民生,很少过问。黄巾起义后,被黄巾打败,只好投奔曹操。今后,先任青州刺史,做欠好,再任少府,又做欠好,只好改任闲职太中医生。
但岂论做什么官,他都是“座上客常满,樽中酒不空”。名士习气改不了。他尤喜以讽刺口吻抨击时事。如曹操打败袁绍后以甄妃赐曹丕。
他向曹操说:“武王伐纣,以妲己赐周公。”曹操问:“何据?”他答:“以今度之。”他又阻挡曹操禁酒令,阻挡征乌桓。
这些已经使曹操很尴尬了,他仍不悔改。公元208年他又对孙权来使讪谤曹操南征是“以至不仁伐至仁”终致被杀。祢衡(公元173~198年)字正平,东汉末名士。平原般人。
少年时名声就很大,他和孔融性格相似,都自高自大,恃才傲物。公元197年孔融上书荐举祢衡,说他“淑质贞亮,英才卓砾”。但祢衡其时体现很狂,曹操想抑制一下他的骄气,乃召他为鼓吏。祢衡对曹操不满,乘机在宴会上击鼓折辱曹操。
曹操没有杀他,也不想用他,就派他去见荆州牧刘表。他与刘表亦搞欠好,刘表派他到江夏去见太守黄祖。他看不起黄祖,语辞多有侵犯,终遭黄祖杀害。他的作品有《鹦鹉赋》,叙才气之士,身处浊世之悲伤,辞意均佳。
管辂(公元209~256年)字公明,平原人。三国时卜者。
《三国志·魏书·方技传》说他“容貌貌寝,无威仪而嗜酒”。自幼晴天文,八九岁便喜欢仰视星辰,夜不愿寐。
成年研习《易经》,明风角、占卜、看相之术。与人论道,倡于大论,经于阴阳,磊落雄壮,文泉葩流。
论难锋起时,能舌战群儒,对答如流,后为清河太守召为文掾。不久又为冀州刺史任为文学从事。吏部尚书何晏请卦管辂说:“圣贤所以能流光六合,万宁,在于他们履道灼烁,而不是卜筮的作用。
今君侯位重山岳,势若雷电,而怀德者鲜,殆非多福。位峻者颠、轻豪者亡,不行不思害盈之数、盛衰之期。
是故山在地中曰谦,雷在天上曰壮。谦则裒多益寡,壮则非礼不履。未有损己而不光大,行非而不伤败。
”家人听了这些话,责备他“言太切至”。管辂说:“与死人语,何所畏邪!”十几天后,何晏伏诛。家人才佩服他有先见之明。管辂自知才长寿短,担忧自己看不到后代嫁娶。
厥后果如其言。张角(?~公元184年)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军首脑。
巨鹿人。早期玄门一太平道的首创人。太平道奉黄老学,最高理想为“去浊世致太平”。
他以“大贤良师”身分,以治病传教,十余年间,组织起数十万信徒,毗连郡国,广泛青、徐、幽、冀、荆、扬、兖、豫八州。遂置三十六方,每方都有渠帅,受统一向导。公元189年二月,各州在“苍天已死,黄天当立”口号鼓舞下,同时起义,皆着黄巾标帜,到场者有三十万人之多。
一时间各州长吏逃亡,旬日之间天下响应。黄巾起义后,东汉王朝派中郎将卢植等率兵镇压,被张角集幽、冀两州黄巾起义军击退。
但由于义军起事匆匆,缺乏军事斗争履历,战斗中常处倒霉职位。不久,张角病死,起义军遭镇压,但黄巾军余部仍在地坚持战斗,绵延十年之久。
青州黄巾军则大多为曹操收编,成为曹操军事团体的主干队伍。吉平(生卒年不详)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记》载有建安二十三年春发生在许都的一件大事:“汉太医令吉本(按:据《魏书考证》卷一,这吉本另本作吉平)与少府耿纪、司直奉晃等反,攻许,烧丞相长史王必营,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。”吉平门第及生卒年均不详。
太医令是给汉献帝与妃嫔、重臣看病的医官,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,是刘备、关羽发动汉中战役和樊襄战役的前夕,吉平联络了一大批人,在首都造反,烧了丞相长史的军营,只管事端很快平息,但天下为之震动。《三国演义》据此演绎了“吉(平)太医下毒遭刑”一回,只是把这一重大事件前移至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,使之与董承、刘备等谋害叛逆曹操事件联系在一起。但无论在《三国志》或《三国演义》中,太医吉平都是坚定的反曹人物。
马腾(?~公元212年)字寿成,扶风茂陵人。东汉名将马援之后裔,原为凉州刺史军司马。
汉末与韩遂等起兵盘据凉州,后为曹操征调入朝,为卫尉。其子马超代领其部。
公元201年曾在钟繇统帅下,击破袁绍盟军高幹、郭援。公元211年马超联络关中陇西地方武装阻挡曹操,马腾坐死,夷三族。于吉(生卒年不详)东汉顺帝(公元125~144年在位)时,羽士,瑯琊人。
在曲阳泉水上得《太平清领书》,即《太平经》。其中一些章节主张人人劳动,阻挡酷政虐行与过分聚敛,其徒将书献给汉顺帝,不用。
汉桓帝(公元146-167年在位)时,朝臣襄楷又向天子推荐此书,亦未引起重视。公元200年汉献帝时,又有羽士于吉者来吴郡宣扬太平道,并以符水给众人和军士治病,信徒甚多。孙策在楼上聚会会议诸将来宾,于吉来到门下,与会者竟纷纷下楼迎拜,禁呵不止。孙策以其妖妄惑众,令人收之,众人连连乞救,孙策不允,反而催人斩之。
但这个于吉与上面献书的于吉已相隔七八十年,两者是否一人,不详。《三国演义》据此演绎为“小霸王怒斩于吉”。小霸王是《三国演义》作者给孙策的称呼,史书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中并无此名号。
左慈(生卒年不详)东汉末羽士,字元放,庐江人。张华《博物志》说,曹操喜欢招集方士宴谈,左慈亦在其中。《典论》说,左慈善养生补导之术。《三国志》关于左慈的纪录很少,但《后汉书方术列传左慈传》中关于左慈的纪录颇多。
如左慈“常在司空操坐,操从容顾众宾曰:今日高会,珍羞略备,所少吴松江鲈鱼耳。’左慈即曰:“此可得也。
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铒钓于盘中,须臾引一鲈。又如曹操要杀左慈,左慈“郤入壁中,复逐之,遂走入羊群”。《三国演义》据此写左慈用术数惩治曹操,让曹操得头痛病。华佗(?~公元208年)字元化,沛国谯人,东汉末名医。
醒目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,善针灸。用所创麻沸散,为人开刀治病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方技传》记,饮其麻沸散者,“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,因破取。
若病在肠中,便断肠湔洗,缝腹膏摩,四五日差不痛,人亦不自寤,一月之间,即平复矣”。又创“五禽戏”,增强人之体质。
曹操苦头痛,常召在左右,华佗用针鬲,随手而愈。他不愿专为一小我私家看病,又久远离家思归,乞假而回。抵家后,即不再来。曹操又病,再三催之,辞以妻病,不上道。
曹操使人查检不实,乃收送入监,后死于狱中。《三国演义》写华佗因与关羽情熟,在为曹操治病时,寻机为关羽报仇,并为此而下狱云云,均与史实不符。
本文关键词:亚搏体育官网入口app,亚搏手机版app官网登录入口
本文来源:亚搏体育官网入口app,亚搏手机版app官网登录入口-www.jnghkongtiao.com